暖阳高照,晨雾渐散。从贵州省普安县城出发,穿行群山环绕中的崎岖公路约60分钟,兴中镇辣子树村的路牌映入眼帘。再往前,由一所废弃小学改建而成的刺绣厂,如今忙得热闹。
辣子树村群众以苗族居多,刺绣的民族服装十分精美、价格贵且销路不愁。2021年6月,公安部帮扶该村集体建成刺绣厂,并引进客商、民族手工艺人加盟村民刺绣技能培训和生产经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快两年了,咱们这里的工人刺绣越来越熟练,腰包也越来越鼓……”刺绣厂负责人刘金友介绍,本村的苗族妇女杨四妹就是典型代表。
“绣整套苗服能拿到370元工钱,做一件小围裙也能得50元,计件算工钱,挣多少全凭自己干多少!”杨四妹是厂里第一批上岗培训的村民,说话间正仔细查看着一条刚缝制完的裙子,整理裙面上多余的线头,随后叠放到成品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和显而易见的希望。
在杨四妹所在的车间,色泽鲜亮的布料、装饰品随处可见,女工们正专注于手头上的针线,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和老公之前一直在外省打工,老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每个月工资都往家里寄,说实话,一年到头也存不到几个钱,一家子时常犯愁未来的生活。”来刺绣厂做工之前,杨四妹主要负责家里的农活儿,但若想要靠种植的土豆、玉米来补贴家用,是远远不够的。
刺绣厂建成之后,辣子树村的村干部和公安部驻村第一书记祁聪到各村寨走访宣传,号召大家来厂里做工。杨四妹闻言十分感兴趣,想着刺绣厂就在本地,能赚钱还能顾家,便拉上老乡一起到厂里培训、尝试。
这一试就是两年,看着自己从零基础,成长到能独立完成一套服装的绣制,杨四妹心里说不出的自豪。
“刚来时有师傅教,不懂的地方我就主动去问,因为刺绣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体力活儿,之前一时半会儿没学会,偷偷抹过眼泪……但我心里始终是喜欢这份工作的,不想轻易放弃!”杨四妹说,刚开始学刺绣时,常常是一大早就出了家门往厂里赶,一绣就到大晚上,太晚就在宿舍休息。
最初几个月,由于操作不熟练,杨四妹一个月才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老公认定刺绣赚不了钱,不想让我继续干下去……”
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安部派驻辣子树村第一书记祁聪及村里的其他干部、派出所的民警都多次上门劝说,杨四妹的老公最终松了口。
“现在我做工越来越熟练,平均三天能做两套衣服。今年初发工资时,我领得了五千多呢!就这样,我老公再也没说过不让我继续干的话!”杨四妹干劲十足,还盘算着多存点工资后买一辆电动车,方便上下班,“多劳多得,收入稳定,以后我想绣到什么时候,就绣到什么时候!”
像杨四妹一样的苗族妇女,在刺绣厂的裁剪车间、缝制车间、手工车间还有28个人,她们大多曾外出务工,现在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自从刺绣厂开办后,她们就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当杨四妹说出“每个月进账几千块钱、生活有盼头”的话时,大家都投来认同的目光、露出了满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