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顺手写的一篇文章竟然引起几万人的围观,看来这几天的高温,已经让西安人“背”不住了。
【资料图】
事情是这样的,我从旬阳坝返回西安,在沣峪里看到了大量进山的汽车,感受到了西安人逃离热浪、进山避暑的那份心情,同时也预感到下午堵车的危险,果不其然,有人就说在峪口彻底堵了4个小时。
一不过文章最多争论的避暑是耗电费还是耗油费问题,主张在家吹空调的都是吃瓜群众,说在家多舒服,要几度就几度,没有堵车的危险,山里还不一定凉快。
有些评价透过屏幕都充满了酸酸的味道:看来汽油价格涨得还是不高呀。
出去玩有后悔的人,在家待着不香吗?有给大家指示线路的,什么葛牌镇太白县,什么咸阳北五县,甚至连陕北都推荐了,差点就要推荐甘南和青藏高原了。
开玩笑,周末出行有这么多时间吗?就是有时间,有这么多油费过路费吗?
理性地想想,大家真的不是不想进山避暑,关键是山里车堵得厉害,秦岭这么大,从蓝田到周至,开放的峪口有几个?兴冲冲地进山,到地方一看峪口封了,车倒是没堵,心堵了。
说说我们西安的山水资源,在全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秦岭北麓72道峪,数不清的道沟,任关中平原有多热,驱车一个小时就能进山,山里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有几个城市有这个条件?
可惜了这个资源。
二前一段时间西安市周边搭建的帐篷,就像雨后的蘑菇,但凡有一片绿地,就长出来无数个帐篷。可见在疫情期社会静态管理下,人们对户外生活的珍惜和渴望。前一段时间国家有个“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就有个“促销费”的政策,要是人们都但在家里,就只能促着耗电费了。
说了大政策,再说我们西安市的小政策,自从有了个“秦岭办”,这峪口就封控起来了,随着各个大一点的峪口封控,老百姓能进的峪口是越来越少,就是能进,山路上走个几公里你试试。
沣峪里因为是210国道通着不好说,太平峪是因为里面有个国家森林公园,所以经常还是通行着。
就这,人们还经常调侃沣峪口叫做“封峪口”,太平峪里不太平(堵车)。
要说这封峪口的理由有多少,没有人说清楚:因为疫情封,因为下雨封,因为防火封,因为路断了封,有的时候干脆就没有理由,就是上级要求封。面对着管理站的大爷大妈,你还能说啥?
这些理由都对,但是有没有因为交通事故就把路都封的?有没有因为有食品安全就把餐饮店都关的?有没有因为有人噎死的就不准人吃饭的?
说疫情,山里人再多也没有市场超市里人多,防洪防火我理解,但是下雨天进山避暑有几个人?夏天也不是火灾的高发季呀。要说路断了,去年到现在快一年了,这路也该修好了吧?
三有人说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出口。西安是个旅游城市,在疫情时有时无的大环境下,不说国际旅游,就是国内旅游都很困难,“非必要不出省”不只是陕西独有的政策,五一期间兵马俑比游客多,我要是个兵马俑我都尴尬。
咱不说国家经济内循环,就是西安市经济内循环都达不到。
峪口封了,谁还敢在山里投资?原来西安市农家乐开得最早的大峪小峪,里面的农家乐倒闭的不知道有多少,农家乐老板都进城打工了。
人都待在家里了,怎么出去消费?要知道一家三口只要周末出门,不消费个几百大元都对不起自己。出口就算了,西安本身就不是一个外向出口型城市,我们要的是拉动内需。
我记得有一次去周至赤峪游玩,峪口封闭了,然后我们一路往长安方向走,直到石砭峪口我彻底放弃了:每个峪口外都停着一辆辆车,每个峪口都进不去。
老百姓有消费的需求,可是却没有消费的峪口。
我敢说,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旅游个性化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大。我算是有些爬山历史的“老驴”了,十几年前跟着驴友队稀里糊涂地爬过好多山,结识过很多的“驴头”,从开始的自助式爬山,到现在很多驴友队都成了旅游公司了,每周末不知道有多少万人到进山去。
我们西安有资源有需求,国家有政策,为什么我们不能形成一个周末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呢?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如果一个粗暴简单的封就能封出一个和谐社会,这就太对不起我们这些智慧的公务人员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相信西安人都是仁者和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