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已经成了近期理想汽车股价的主旋律。
伴随着一季度财报的发布和月销量的持续攀升,理想汽车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美股、港股接连上涨,以至于理想汽车的市值实现了对长城汽车的超越,成为了市值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自主品牌。
截止 6 月 7 日,理想汽车的港股市值为 2423 亿港元,美股市值为 333.43 亿美元,市值不仅超越了上汽、长城等一众传统车企,还比「同期练习生」蔚来和小鹏市值加起来还多。
(资料图)
即便如此,资本市场看好理想汽车的势头仍在扩大。
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
维持理想汽车-W(02015)「买入」评级,2023-25 年营业收入预测为916/1568/2184 亿元,同比+102%/+71%/+39%;归母净利润为 31/88/196 亿元。看好后续多款新车有望带来销量持续高增长,目标价 149.11 港元。
理想还有上涨空间,在刚刚过去的 5 月份,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28277 辆,同比+146%,环比+10.1%,再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
更有业内人士预测,6 月,理想汽车的月销量很可能会突破 3 万辆。
起售价 30 万开外,月销量达到 3 万辆,这是自主品牌从未有过的高度,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一方面,得益于电动智能的浪潮赋予了自主品牌全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李想独到的观察和坚持,毕竟在很多人看来,「落后的增程式」是带有技术原罪的。
李想坚定地以增程式技术开局,不仅需要勇气,也要承受莫大的压力。
01 、敢吃螃蟹的开拓者
「如果你们选择纯电路线,我们就给你投资。」
2022 年初,李想在媒体发布的《豪华智能电动车的自主突破之路》一文中这样回忆到。
此时第 10 万台理想 ONE 已经于 2021 年 10 月 28 日,在常州工厂正式下线,理想增程式的发展路线已经取得了市场的认可。
而在理想 ONE 刚推出的 2018 年,新能源市场颇为火爆,但更多的集中在纯电动车领域,当时市场上的增程式车型仅有两三款,市场表现冰不好。这也正是投资人「劝诫」理想回归纯电市场的主要原因。
「我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一条款,原因很简单,我们一直坚持为用户造车,而不是为投资人造车。」李想的回应颇为强势。
理想如此坚定地走增程式路线,是因为李想发现「里程焦虑」几乎是每个电动车车主的心头痛点,而为每一辆电动车配备一个「发电机」,就是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以增程技术切入市场的理想汽车也就此诞生。
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理想不仅凭借增程技术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还以冰箱、彩电、大沙发为消费者打造出了「移动的家」。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李想还采用了类似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定位思路,推出了 L7、L8、L9 三款能够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车型:
能够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扩大理想汽车的市场影响力;
高度相近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零部件通用,降低成本。
「移动的家」,这一定位让理想成为了奶爸专属车型,鲜明的标签也为其月销 3 万的市场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销量屡创新高的基础上,更高的零部件通用性也为其获得更高的利润提供了保障。
这种销量表现和利润空间均能上涨的状态,促使理想汽车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02 、增程是手段,纯电才是目标
坚定选择的李想,并非第一次证明自己的眼光,在理想汽车成立之前,李想的造车项目名叫车和家,按照当时的规划,车和家要推出两款产品,一个全能型的 SUV,一个专注于短途出行的 SEV。
从某种意义上讲,车和家全能型 SUV 就是理想 ONE 的前身。
而专注于短途出行的 SEV,拥有小巧的车身尺寸和直流充电、可拆卸电池等诸多特性,这样的产品特点与火爆的五菱 MINI 颇为相似。
要知道,这两款车型的概念均是李想在 2017 年前提出来的,而五菱 MINI 在 2020 年才正式亮相。
在电动化发展的大浪潮下,李想成功预测出了两个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
再回到当前市场格局中,理想也规划出了围绕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大核心发展的新规划。
4 月 18 日理想汽车正式对外发布了「双能战略」:
在「智能」方面,理想将会进入以城市 NOA 为代表的智能驾驶 3.0 时代;
在「电能」领域,理想将开启增程电动与高压纯电并驾齐驱的格局。
从动力系统布局的角度来看,理想汽车增程式+高压纯电的布局,能够支撑其接下来的平稳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来看,虽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但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却较为有限。
今年 1 月,国内纯电动车的销量也出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下滑,3 月纯电动市场新车销量同比增幅仍仅有4.9%。
自 2022 年 3 月,国内纯电动渗透率首次达到20% 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纯电动渗透率没有继续向上突破,而是始终在 20% 附近徘徊。
原因有二:一是燃油车持续降价,誓死保守自身的市场份额;二是充电难、里程焦虑的现象仍然存在,混动车型成为了不少家庭的首选。
而混动车型带动新能源整体发展的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纯电动车发展势能的不足。
这样的状态或将在800V 高压快充得到大范围应用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改变。
理想推出的高压纯电车型正好卡在了 800V 快充技术普及的当下,而增程式车型的原始布局也能紧跟混动市场的发展。
这样看来,理想汽车前进的每一步都踏准了市场的节奏。
选择增程式是理想汽车扩充市场影响力,让企业获得正向现金流,博得长远发展的手段。
而高压纯电车型才是理想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等到市场成熟时就是理想完成目标的时候。
除了推出纯电高压车型之外,理想也加大了对超充网络的建设,计划在年底之前建成 300 个高速充电场站,在 2025 年底前将充电站拓展至 3000 个,覆盖全国 90% 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主要城市。
增程式车型赚钱养家,高压纯电寻求市场突破,理想汽车全新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03 、向下扎根,扶持国产供应商
与「电能」战略稳扎稳打的状态相比,理想的「智能」战略也可圈可点。
今年 5 月,理想汽车高管赴硅谷考察自动驾驶的状态引发了业内对智能驾驶发展的探讨。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在朋友圈感慨:
「L4 科技公司做不出自动驾驶,只有 Tesla(路线)可以。认知层面、产品层面、组织层面,两者都有巨大差距。
自动驾驶实现的路径其实很清晰了,但问题在于这帮聪明人愿不愿意真正接受和从事 dirty work,并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回报的做这些事情,而且承受来自外部、内部和自己内心的巨大压力,这其实是反人性的......」
郎咸朋的感慨,再度突出了智能驾驶渐进式发展路线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也蕴含着几分全栈自研的理想已经做好了持续从事 dirty work 的准备。
而以增程式技术切入,并逐步打开市场,获得利润收益,是理想在智能驾驶领域从事 dirty work 的前提。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市场上智能化发展速度过快,一些传统的国际供应商行动迟缓,无法为自主品牌提供智能化产品的支撑,这为一众国产供应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理想在激光雷达领域扶持禾赛就是很好的案例。
随着理想汽车销量的迅速上升,禾赛激光雷达的出货量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为其成功登陆美交所,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奠定了基础。
除了在激光雷达这样的新兴市场,理想选用新型国产供应商之外,在其他很多领域,理想汽车身上都有国产供应商的影子。
「我们为大量使用中国本土供应商感到自豪,消费者敢买中国品牌的车,我们就敢大胆的使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企业。无论是国产芯片的地平线和芯驰,长鑫的存储器,还是激光雷达的禾赛,电池的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空气悬架的孔辉和保隆,刹车系统的伯特利,HUD 的未来黑科技等,我们中国本土供应商数量之多,数不胜数。」
就连近期颇受关注的高压油箱,也从理想 ONE 采用的韩国供应商换成了 L 系列车型上的国产供应商。
此外,理想汽车还加快了对新型供应链的投资。
据天眼查 App 显示,江苏常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2 亿元,由理想汽车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这是理想汽车在芯片领域外的又一布局。
此前,理想汽车已经有不少自研芯片的动作。
2022 年,理想汽车就在四川成立理想智动,后者由理想汽车的关联公司 Leading Ideal HK Limited 全资控股,注册资本为 1 亿元。
在加速奔赴新能源市场的同时,理想也在向「智能产业链」扎根,与诸多新型供应商一起成长,共同构建起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的领先优势。
汽车产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需要不同定位的汽车品牌冲锋陷阵,更需要供应链保持稳定地输出,为车企赋予更先进可靠的功能。
从这里说来,供应链才是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
而理想汽车大力扶持国产供应链的做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供应商的整体水平,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智能的新赛道里实现弯道超车增砖添瓦。
理想汽车的「理想国」,已然清晰可见。